河北立仁教育咨询集团旗下网站!本网站为民间交流网站,主要为广大考生提供报考指导服务,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www.hebeea.edu.cn为准。

">河北成人高考_专注河北成考学历提升_网上报名_成绩查询_河北学历网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专升本辅导 > 大学语文辅导 >  > 正文

【河北成考】专升本语文--精讲班-戏剧

时间: 2020-06-17 10:57 来源: 河北成考 作者: 河北立仁教育 点击:
戏剧
(一)戏剧文体知识:
 
1.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文学,即戏剧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除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等外,还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体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2.特点: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演出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
 
(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中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
 
发展:描写情节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化的局面
 
结局: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
 
尾声: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
 
3、剧本刻画人物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有:
 
(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包括独白、旁白、对白。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3)结构形式:分幕分场。墓是大单位,场是小单位
 
4、戏剧分类:
 
(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
 
(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历史剧、现代剧
 
(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5)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江苏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浙江)等
 
(6)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五十九  长亭 送 别

王实甫

一、            作者简介
 
王实甫, 元代杰出的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人(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 主要创作活动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著有杂剧十三种,很多已失传, 今存三种:《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其中以《西厢记》 最为有名,曾被称为“杂剧之冠”。王实甫的作品在元明之际很为人所推重, 曾有人称誉他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
 
 
 
二、背景简介
 
《西厢记》 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直接来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 《莺莺传》(又名 《会真记》),剧本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通过张生和莺莺的婚恋故事,正面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的主张,有鲜明的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倾向。 作品善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曲词华美,具有诗一般的意境。
 
作品演变:《莺莺传》(唐/元稹)——《西厢记诸宫调》(金/董解元)——《西厢记》(元/王实甫)
 
得名由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明月三五夜]。
 
通常被称作“长亭送别”的第4本第3折,是王实甫《西厢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在第四本第一折“酬简”和第二折“拷红”中,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同张生私下结为夫妻的决定性一步。这种出于男女双方真诚相爱的自主选择,使封建礼教的维护者老夫人十分震怒,因此她拷问红娘严加追究。但红娘抓住了老夫人理亏的要害,非但拒不认罪,反而条分缕析,历数老夫人过错,使她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待经官呵,玷辱家门。罢罢!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与了这厮罢。”但是,老夫人又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强令张生“明日便上朝取应去”,并声称“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崔、张爱情又面临着新的威胁。“长亭送别”紧接第二折,所表现的正是同老夫人激烈斗争中取得胜利后的又一次曲折,写莺莺、红娘、老夫人等到十里长亭为“上朝取应”的张生饯行。这折戏以别宴前后的时间线索,主要通过精心安排的十九支曲文,集中刻画了莺莺送行时的心绪。它在读者和观众面前展现的是一卷情景交融的别离图。倍增烦恼的暮秋天气,是这卷别离图的背景。